海口市三江鎮南桃村邊,規劃的康樂園項目工地在衝突後成為一片廢墟,施工隊已撤離。京華時報記者王梅攝
  麻風病恐懼催生海口三江衝突
  該項目目前停工專家稱靠科普消除誤解難度極大
  認為在建的麻風病康復醫院會污染環境影響生活,11月18日,海南海口市三江鎮民眾與執法人員發生衝突,8人受傷,10餘台執法車被掀翻。目前該項目停工,海口市政府稱在群眾未達成共識前不開工。
  京華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拒建麻風病院事件從去年8月持續發酵。當地民眾普遍存在的談麻風病色變的恐懼,加上項目地塊涉及的土地權屬爭議,讓衝突最終升級。
  京華時報記者王梅發自海口
  □衝突
  群體對壘多人受傷
  11月18日早6點多,在自家大門口,三江鎮集貿市場的水產養殖戶王賀(化名)看到一群戴白頭盔穿黑制服的人走過。
  “大約300來人”,王賀不知道這些人的身份,但知道他們為何而來:頭天下午,鎮上有人號召當地民眾到建麻風病院的工地抗議。
  聚集人群與這些黑衣人很快發生衝突。之後人群轉移到位於南桃村旁的項目工地,拆除部分圍牆,並與工地員工、在場維持秩序的公務人員發生爭執。
  言語衝突很快上升為肢体衝突,警方施放催淚彈,村民則手持木棍、磚頭打砸警車,多輛執法車被掀翻,還有人點起了火。事後海南官方通報,此事造成8人受傷,10多輛執法車被掀翻。
  因為這家在建的麻風病康復醫院,村民和官方發生衝突,已不是第一次。
  得知醫院選址在南桃村對面,去年8月21日,南桃村村民曾全村出動阻止施工,7名村民被打傷。南桃村多名村民稱,數月來村民多次抗議要求停建醫院。11月14日,南桃村村民再次阻止施工,又被打走。直到11月18日,衝突鬧大,舉國皆知。
  □恐懼
  當地民眾談麻風色變
  當地村民所稱的在建麻風病醫院,官方的稱謂為康樂花園項目。
  事發後當地政府介紹,該項目是海南省重點民生項目,由中央和海南省財政共同投資建設,項目包括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等3家職業病防治醫院。村民所稱的麻風病醫院,其實是一家麻風病康復醫院,計劃收治少量已經治愈康復的麻風病人,這些人因年老已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但完全不具備傳染性質。
  該項目選址位於海文高速公路東側的三江鎮境內,離南桃村直線距離約300米,離三江鎮區1.5公里,距海口市20公里,距海文高速公路三江出口3公里,其西面是規劃的工業園,北面是瓊文公路,南面為基本農田,東面為農林用地,規劃總用地面積4.7萬平方米,2013年計劃投資9000萬元。
  康樂花園地塊西北側佈置8米綠化帶、9米小區道路及最少6米建築退線,與規劃的工業園服務用地間距最少23米,用地南端設有專門的污水處理設施,以確保污水達標排放,除了臨瓊文公路一側外,其它三面均設有專門的防護隔離綠化帶。
  事發後海南當地官方的通報稱,考慮到這些醫療機構的特殊性,在康樂花園項目內設有專用污水處理系統,對污水、排泄物等將專門集中處理,確保達標排放,不會對周邊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當地官方通報稱,該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已編製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由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海口市皮膚性病防治中心、海口市結核病防治所合建。
  根據規劃,康樂花園將有門診區和住院區兩個功能。門診區承擔三江鎮周邊普通病人的就醫,住院區為特殊病人的療養院,承擔特殊病人的就醫,並採取封閉管理的醫治模式。
  官方認為這對提高當地醫療條件可以說是一大利好,但當地居民卻避之唯恐不及。
  “即使是麻風康復醫院,只要跟麻風沾邊,我們都不能接受。”三江鎮居民認為,“你說你做的防護好,不會傳染,可是掏心窩講,誰都希望這個東西離自己遠一點。”
  京華時報記者採訪了當地多名村民,他們沒有一人接觸過麻風病患者,但對麻風病有自己的“認識”。
  南桃村一名不到30歲的村民稱,村裡老人講過,“麻風患者的排泄物有毒有細菌,很厲害,患者爛手爛腳”。
  多數村民認為,自古以來,麻風病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治之症,“華佗再世也治不了,現在醫學發達了,也只能控制。”
  村民擔心一旦醫院建成,傳染勢不可擋。排泄的污水污染水源、地下水,順著溪流流到大海裡,“那水裡的海鮮也完了,細菌到了海裡,誰還敢下水撈魚撈蟹?”
  村民認為,該項目除了會影響周邊居民健康以外,還會影響周邊居民的利益:以後沒人敢來買三江出產的海鮮、瓜果、花卉,也沒人敢來三江經商。村民甚至擔憂,已進駐的項目也可能因此撤出三江,“那麼以後的三江就死氣沉沉一片了。”
  三江鎮位於海口市東部,境內有三條溪(美敏溪、紅化溪、羅牛溪)分別從南、北、中自西向東北橫穿境內而流入東寨港,故名為三江。三江鎮海岸線長11公里,紅樹林約2000畝,灘塗4710畝,風景秀美,有很大的旅游開發價值。
  三江居民認為,麻風康復醫院建成,美好的一切都將會終結。“再說,即使我們能理解,別人如果不理解,覺得你這裡有麻風病,以後三江就毀了。”
  □爭議
  項目地塊存權屬爭端
  對於南桃村村民而言,他們抗拒這個項目,除了對麻風病的恐懼,還有另一重原因:土地權屬爭議。
  按照當地政府的說法,康樂花園項目使用土地為政府儲備地,但南桃村村民認為該片土地是南桃村集體所有。自1995年來,南桃村一直與此前使用該地塊的三江鎮熱作場存在土地權屬爭議。
  南桃村兩名村委委員介紹,1958年,鎮政府將鎮上企業農場遷至此地,跟村裡借地畜牧。1993年左右,時任三江鎮書記的馮裕鶴打算出售土地,雙方發生爭議。
  1995年,原海南省瓊山市人民政府以瓊山府【1995】84號文件對糾紛作出處理決定,稱三江鎮熱作場長期使用爭議土地超過30年,該地塊由該農場繼續管理使用。
  對此南桃村村民一直不服,“這塊地從祖上就是我們村的,解放以後是我們村集體所有,最後變更到現在成了政府儲備地了,我們都不能接受。”為此,南桃村村民委派代表一直上訪,但訴求未得到當地政府答覆。
  “我們覺得他們占地在先,這是我們比鎮里其他村民多出的抗議建康樂花園的原因。”南桃村村民稱。
  □糾結
  專家宣講屢遭抵觸
  “這個項目放在任何地方都會引起一些抵抗,這個不難理解。”海南省一名不願具名的衛生部門官員和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防治科科長許玉軍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海南省衛生廳疾病控制處處長曾昭長介紹,海口市政府如今要徵用麻風病康復醫院原址土地,所以才另行選址,將原來的院區搬遷。“2007年就立項,是國家級項目,但這麼多年來,村民反反覆復,一直建不了。”
  有部分三江居民證實此說法,麻風康復醫院本來要移到當地的演豐鎮和紅旗鎮,但都遭到了當地居民反對。
  曾昭長稱,目前麻風康復醫院周邊都是高檔小區,周邊居民也知道這家麻風院的存在,“但是他們也活得挺好,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對於三江鎮民眾來說,可能心理上有誤解,需要疏導,但“疏導這個誤解很難,目前我們搞不清楚要怎麼做”。
  許玉軍回憶,去年12月以來,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至少有四五次的專門宣傳,“包括我們自己組織的、聯合組織和鄉鎮政府組織的。”
  這些宣傳針對與項目所在地最近的南桃村村民。
  這幾次宣傳許玉軍基本都有參與。三江鎮鎮政府組織了南桃村村民代表,對疾病專業方面的問題和土地徵用方面的問題進行答疑。相關專家在現場跟村民代表交流,介紹麻風康復者的狀態和疾病方面的基本知識,中心也特別印製了一些宣傳品,在南桃村裡設點宣傳。
  “但是那次交流很被動,村民很抵觸”,許玉軍說,專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時,有的村民閉目而坐,雙手抱在胸前,許玉軍讀出了這些肢体語言背後的含義,“他們覺得我們講的跟他們沒有關係。”
  “我們講得再多再明瞭,都沒用,無論是不是科學的,是不是合理的,這些都不重要了,他們都聽不進去”,許玉軍覺得,從這幾次的宣傳現場來看,南桃村村民沒有一點接納的態度。
  幾名參加了宣傳活動的村民稱,當時專家“說這個醫院沒有問題,不會傳染,是封閉的”,村民大多參加了,可是大家鬧騰騰,不想聽宣傳,“麻風病不傳染,你說誰信呢?”村民說,專家的話,他們因此根本就聽不進去。
  許玉軍回憶當時進村宣傳的場景,醫院製作的展牌完全沒有機會擺出來,一拿出來就有人上來撕掉。“有老太太上來就把展牌踢翻”。
  “資料該發都發了,沒有用。後來我們就把他們請到醫院親自看一下。”考慮到醫院跟村民將來是長期鄰居,不希望雙方關係鬧僵,去年春節前,官方組織了三批共五六十名南桃村村民代表到即將搬遷的麻風病康復醫院內參觀。
  許玉軍稱,當時村民跟院內的麻風病康復老人聊天,“看起來並沒有抵觸的情緒”。
  但他的觀感遭到了村民的無情回擊。
  參與了這次實地探訪的村民陳麗(化名)覺得這是一次不舒服的經歷,“雖然跟敬老院沒什麼兩樣,都是老人,可是其中有的人長得真的很可怕”,陳麗用手比划著,她說自己當時完全沒有和任何老人聊天,只想趕緊離開。
  上述不願具名的海南省衛生部門官員認為,麻風病已有3000多年曆史,到上世紀80年代才解除封閉性管理,開放門診治療,3000多年造成的觀念在民眾的腦海根深蒂固。
  “這次可恨的是,村民不光拿麻風病說事,他們還說會建火葬場和艾滋病醫院,其實這些都沒有。出現這些情況,說明政府之前的宣傳沒有到位。”該官員稱,有時候醫院到村裡宣傳,沒有政府主導,村民一看到就開始趕人,“還沒進村就把我們攆走,工作都做不了。”該官員認為,這種根深蒂固的成見要扭轉過來需要時間和大量的宣傳工作。“有麻風病院以來,每個地方要建麻風病院都要經過一番鬥爭。”
  □反思
  宣傳範圍尚不到位
  許玉軍分析,三江事件之所以後來演變成群體事件,是因為群體對象有變化,“當初宣傳時把重心放在了與項目鄰近的南桃村,整個鎮並沒有鋪開宣傳,當時南桃村的村民到了院中參觀和老人有交流,他們心理的恐懼其實是可控的。”但衝突發生時,大量的民眾不是來自南桃村,而是三江鎮。“我們當時想的是只有鄰近村莊關註這個事,做好鄰近村莊的工作,並沒有想到要花精力在整個鎮宣傳。”許玉軍說,後來有這麼多人參與抵制,除整個三江鎮,還有鄰近周圍村鎮的人,這在之前是沒有料到的。
  王賀和當地很多居民的說法印證了上述分析。對於康樂花園具體建什麼,王賀和當地很多居民都是事發後從新聞中才有所瞭解,更多的居民目前仍對項目規劃不太清楚。
  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發現,無論是南桃村村民抑或是三江鎮居民,大部分人對康樂花園項目規劃的說法五花八門,包括麻風病醫院、皮膚病醫院、肺結核醫院、艾滋病醫院、污水處理廠和火葬場,“所有的看起來都那麼可怕”。
  事發後,美蘭區政府回應,項目經過嚴格的環保評估,符合三江鎮的總體規劃。建成後污水處理能力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
  但包括王賀在內的多名鎮上居民稱,這些相關規劃及評估報告,當地並沒有提前公示。多名居民稱,在項目動工之前到抗議的整個過程中,也沒有人在大街上做宣傳解釋工作。
  “事情發生以後,才說這個所謂的麻風病院其實計劃收住少量已經治愈康復的麻風病人,這些人因年老已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但完全不具備傳染性質。”居民認為,在對項目規劃,上政府部門當時沒有解釋清楚。
  王賀認為,像他這樣40多歲的中年人會上網、看報紙,能得到一些消息,但大部分當地上了年紀的民眾不會上網,也不看報紙,農村裡更談不上,“他們獲得的消息都是傳來傳去得來的,傳來傳去,最後很可能好事情就變成了壞事情。”
  □隱憂
  疾病認識提高極難
  “有這麼深的成見,說不好聽是因為愚昧,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知識、傳播工作的缺失。”上述海南衛生部門官員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誰也不願意把一個麻風病院搬在自家門口。
  截至2013年底,海南省累計發現麻風病人7389例,現有麻風病現症病人75例需要治療,其中2013年全省共發現新病例十幾例。“900萬人口,十幾例新增發病者,發病率很低”。許玉軍介紹,目前海南有900多名麻風病康復者需要持續關照,這些人中部分已經回家居住,其餘的分佈在14家麻風康復醫院中。
  許玉軍說,醫院曾告訴南桃村村民:即將要建設的康樂花園項目,醫務人員的值班區域和診療區域是沒有隔絕的,生活區和醫療區也沒有任何屏障,“我們是想藉此說明,目前這個疾病、這些康復者傳染風險是很低很低的,沒有那麼危險。如果有危險,在設置上我們不會不顧及醫務人員的風險。”許玉軍稱,這個道理他怎麼跟村民講也講不清楚。
  許玉軍介紹,麻風病肯定是傳染病,但在秀英康復病區居住的老人都是幾十年前病情就已達到判愈水平的康復者,即臨床癥狀消失,細菌檢查消失,臨床損害消失,達到臨床治愈的標準。“排泄物傳染更不可能,生物學上沒有特殊防護要求。”許玉軍認為,這些人就是正常的人,一個健康的老人而已。
  許玉軍介紹,麻風病有幾千年的歷史,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所以還會出現,“但只是零星出現。”關於麻風病防治知識普及,衛生部門一直都在做,主要面對農村群眾。
  據介紹,該病用了聯合化療的藥物後,患者體內的細菌幾天就會沒有生物傳播活性。儘管此時患者身體內的細菌沒有完全消失,但已沒有新一代生物傳播的活力了。“這個時候完全已經不可怕了。”
  而麻風病的感染率雖然較高,但發病率很低,是否發病跟一個人先天有沒有一個酶缺陷有關,一百個人感染大概只有一個人發病,“這都是我們宣傳了的東西。”
  許玉軍介紹,在康復病區,有的患者生病了,妻子照顧,“幾十年了也沒有說傳染的。”這些和他們也講過,但效果還是不好。
  許玉軍認為,疾病的少見也是導致民眾對其認識不多的原因。全海南每年就只有十幾個新增麻風病人,有的醫生幹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麻風,要讓普通群眾對麻風有很好的瞭解,這做不到。
  每年疾控部門都會對宣傳效果進行評估,看不同人群關於疾病防治知識的水平是否有提升。“從評估結果來看,這個認識保持在一個水平上,儘管做了這麼多工作,這些認識沒有顯著改變。”
  許玉軍認為,恐懼有傳承,麻風病早期不治療可能會造成殘疾、毀容、看起來非常恐怖,會讓人覺得這個疾病需要躲避。“這個觀念是幾千年的沉澱,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所以一朝一夕也不能改變。”
  一名村民稱,政府在打算修建麻風康復醫院時,才進村宣傳,“這樣效果肯定不好,村民一下子接受不了是必然的。”
  “僅僅靠宣傳教育想把這個事情解決,我是不抱希望的。我很悲觀。”許玉軍說。
  目前,康樂花園項目施工現場,圍牆被拆,斷壁殘垣圍住一堆土石,施工隊早已撤離。海口市政府表態,項目立即停工,在群眾沒有達成共識之前不得開工。
  海南省衛生廳相關部門和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正在等待海口市政府協調。“即使選別的地方,可能也不會安全落地,我們只能等。”
  在南桃村,村民在得到政府不施工的口頭承諾後,要求政府給出白紙黑字的公示,承諾麻風病院一定不會建在自己家園附近。
  □擔憂
  患者憂心遭人欺負
  就在11月18日上午,大量三江居民抗議項目施工時,73歲的老人孫楊(化名)正在鎮上喝早茶。
  老人是三江居民想避而遠之的海南省皮膚性病中心秀英康復病區的一名麻風病康復者。
  這個康復病區兩面被小區包圍,住著114名麻風康復老人,是海南省規模最大的麻風康復醫院。
  “實際上就是一座養老院”,上述不願具名的海南省衛生部門官員說,這100多名老人大部分沒有家人,“當年患病的人不允許結婚,結了婚不允許生小孩”,老人因此孤寡。老人們年紀最大的97歲,最小也將近60歲,平均年齡70多歲。
  “所謂麻風康復醫院,只是這些老人的養老送終之地。”該官員說,康復病區有11棟兩層小樓和一間一層的活動室,其中3棟為醫護工作人員區,另8棟是老人的家。
  三江事件發生後第二天,老人們從報紙上得知了消息,李瑞蓮(化名)覺得心裡很不舒服。
  病區周邊有三個村,每天早上院里的老人都會到附近的市場喝早茶,遛彎後回家做中飯,打小牌,吃完晚飯再遛彎,“我們身體健康得很,比村裡的老人還要長壽。”周邊居民對老人們沒有異樣的眼光。
  京華時報記者在李瑞蓮家中採訪時,一名肉販和一名菜販相繼進入院區賣貨。“他們都進來,你去看,沒有問題。”幾名老人跑到門口高聲告訴記者,他們試圖消除外界對他們的誤解,“哎喲,現在這個病不可怕嘞,三個月就治好了”。該病區前身是一家1933年建於此地的麻風病醫院,醫院一直開著,之後才用作老人的康復病區。孫楊說,81年來,周圍村莊沒有一個人傳染此病。
  “我們每天都會來一趟,沒問題的,我爸還進來和老人聊天,以前沒飯吃的年代,我家裡人都是來這裡蹭飯吃。”菜販李女士說。
  80歲的李瑞蓮有兩兒兩女,如今都住在香港,每逢過年過節,子女會來看望,或是接老人回家住一段時間。老人說,去年4月到8月在兒子家住了4個月,“我在這裡習慣了,回到家裡,他們都在上班,我一個人很無聊,在這裡還可以聊天、打牌,挺好。”
  老人們在院里開闢了菜地,種了生菜、白菜和南瓜,對於這個家已經習以為常。即將到來的搬遷令老人擔憂,“我們怕到了那裡不習慣。”
  衝突過後,老人更擔憂了,“我們怕他們欺負我們,我們年紀都大了。”
(原標題:麻風病恐懼催生海口三江衝突)
編輯:SN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k64qkhx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